推動“雙循環” 構建發展新格局
?。c評:對仗式的標語,直擊主旨,清晰地表達了本文的中心思想。)
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“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”的重大部署,這也是總書記今年以來多次強調的重要問題,對于“十四五”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?。ǖ谝欢吸c評:本段首先從國家的重大部署層面上,闡述了“雙循環”的出處,言簡意賅,開宗明義。)
理解新發展格局,首先要看到格局中既有“國內大循環”,又有“國內國際雙循環”,前者為“主體”,后者則要“相互促進”。不能片面理解,更不能把兩個循環割裂開來。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、環境、條件變化提出來的,一方面,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國發展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日益增多,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;另一方面,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更加凸顯,國內需求潛力巨大。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,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,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是我們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,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,是必然的選擇,也是共贏的選擇。
?。ǖ诙吸c評:本段開頭先解釋了“國內大循環”、“國內國際雙循環”二者的關系,而后從兩個視角來論述如何通過“推動雙循環”,來“構建發展新格局”,從論述的過程來看,既對現階段的內外發展環境、條件變化進行分析,也對國內發展階段進行詳細說明。論述角度全面、飽滿、豐富,體現了作者較好的邏輯功底。)
過去中國發展更為倚重“兩頭在外”的國際市場,隨著經濟體量不斷擴大、經濟結構不斷調整,中國對內需的依賴逐漸增強。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,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升,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。從國際上看,經濟體量越大、收入水平越高、服務業占比越高的國家,國內生產總值中有更多的(部分)在國內消化。隨著我國收入水平、經濟體量和服務業占比進一步提高,未來我國國民經濟會更加依賴國內循環,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、漸進的轉變過程,這個規律解釋了為什么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。
?。ǖ谌吸c評:本段首先引出隨著經濟體量的擴大、經濟結構不斷調整,內需已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拉動力;而后從“國際”和“國內”兩個大背景來分析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。本段的落腳點在“國內大循環”上,從作者的分析闡述上看,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有較清晰的認識,只有這樣才能將國家層面的部署講明白、說透徹??忌笥言趥淇紩r,也要注意對時政內容的理解,不能死記硬背,否則很難自圓其說。)
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實事求是、與時俱進的論斷。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,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,使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,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,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,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。
?。ǖ谒亩吸c評:本段是對第三段的承接,指出只有堅持擴大內需,才能構建新發展格局,呼應題目。但本段明顯過于單薄,建議與第三段進行整合,作為第三段的簡單總結更為合適。)
但這并不是說國際循環不重要,我們依然要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,依然要擴大開放、擁抱世界。這次全會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要“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,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”,堅持實施更大范圍、更寬領域、更深層次對外開放,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,促進國際合作,實現互利共贏。在新發展格局下,一個依然開放、擴大開放的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。(點評:本段將話鋒轉至“國際大循環”上,再次引用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論述,闡述我國經濟不僅要依托國內大市場的優勢,更要“促進國際合作,實現互利共贏”。文段最后是一個簡單的總結,指出“我國對世界經濟做出的中國力量”,使全文感情升華到新的高度。)
?。傇u:本文是一篇對“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”的論述,從邏輯上看,作者能對國內大循環有較全面的理解和分析,可見其對該方面的時政內容已內化于心。但對于“國際大循環”的論述不夠完善,且沒有進行全篇的總結,草草結束,造成了頭重腳輕。)
手機掃一掃 加入公考提醒平臺 |
![]() |
|